顯示具有 偶爾感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偶爾感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二字頭的最後一個生日,慶幸自己還活著、還寫著、還被愛著。趕在生日之前恢復更新,像宣示一種跨步,還是經常迷惘,還是時而感到沮喪,卻不再停留原地躑躅,而是向前去經歷、去探索還能遇見什麼可能性。

一路以來,我總反覆拷問自己,是否有成長。現在回看,我可以堅定點頭。是的,我已經走好遠了。每一個時刻、走的每一步都是那麼努力,所以走到了現在。或許和他人相比微不足道,但已是我用盡全力做到最好的模樣了!
活到28歲,發現想要活得快樂,最大的方法就是知足。在一次感謝自己擁有的快樂時,一點一點地儲存,在失意沮喪的時候提醒自己仍擁有的這些,就會感覺人生是線性的旅程,除了當下也包含過去和未來。

把時間的維度放大後,一切就變得渺小,那些曾經現在回想起來都只剩下感謝。感謝曾有過那段時光,是這些事件與歲月推著我走往時至今日。無論是哥信中提到的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失利,還是看到小花傳來的生日祝福,都感激現在我仍然活得很不錯。

今天是 2023 年 12 月 09 日,我一如往常地在工作,打開常用視窗時,我瞥見好久沒點開的部落格連結,轉眼又到了年末的季節。

疫情以來的那兩年,我為自己停留在相同的狀態好一陣子而感到沮喪,很想要人生往前有些進展,那時以為已經差不多了。但當人生進度開始動起來,一切變得兵荒馬亂時,才明白一切從來沒有準備好的那天。


自從有主見以來,我就是以「中長髮」居多,每次都剪到差不多的長度,然後留到差不多的長度再去剪,大學後開始多了染和燙,但短髮始終不在我的選項之中。


今年的生日文有別於往年,有點難產。。雖然斷斷續續有寫下一些片段的文字,但直到現在(晚上八點)還是處於一直反覆刪刪打打的狀態,總覺得寫不出最符合當下心境、能夠精準表達的文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休假了幾天,導致腦袋有點鈍化......。

照慣例我回顧了過去這一年來的自己,在 25 歲邁向 26 歲的這年,我接了份全職媒體主編,週一到週五像個上班族一樣遠距工作,假日則持續接案,因此生活重心有很大比例都放在工作上頭。

前幾天和老闆請了幾天假,到宜蘭找憲憲玩,沒想到在即將回程的最後一天早上,收到家人傳的訊息說外婆走了。

外婆的晚年生活,沒有太大的病痛,但卻也過得不是太好,長期糖尿病服藥加上近幾年老人癡呆越來越嚴重,生活逐漸無法自理。我們都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也明白到來的那天不見得是件壞事,因為對於外婆而言,這想必是種解脫。

轉眼間,在新冠肺炎的籠罩下,2021 年又即將過去。在這一年中發生了許多事,時間感也隨著不同的事件變得忽快忽慢。回想起五月的疫情,還是令人感到害怕,那時萬華區儼然成為禁地,街上的人們無不感到人心惶惶。但真的很幸運也很感謝,全台人民共同齊心努力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終於讓生活再度回到現在的平靜。

25歲,為自己訂了一晚在九份的山中小屋,是避疫,也是為了犒賞自己這兩個月來的忙碌。

睡前寫了日記,回想曾經我覺得 25 歲是那麼遙遠的歲數,一如現在我無法想像自己 30 歲的模樣。可是時間倏忽地飛逝,悄悄地迎來了這天,似乎和過去也沒有太大的不同,身上穿的仍然是幾年前添購的衣服。

這陣子憲憲家後院來了一家子的貓,一隻貓媽媽帶著剛出生的三隻小貓,其中一隻患有嚴重的眼疾,眼睛睜也睜不開,總是被放在角落。

好幾次貓媽媽帶著其他兩隻小貓出去,我都以為受傷的小貓要被丟棄了,可是過半天,媽媽還是回來了,一樣沒有給予過度的關愛,但卻會餵小貓喝奶。

110.04.15|
因為聽了報導者的這集《練習好好說再見:專訪喪禮花藝師,當告別來臨,如何少一些遺憾?》Podcast,使我開始認真思考著希望自己的告別式是什麼模樣?

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書寫這樣的議題未免太過觸霉頭,但身為一個以文字工作者,我想如果將之視作「作文命題」,似乎就來得不那麼忌諱。

110.04.06|
不知道是自己的年紀漸長了,還是的確這幾年來特別多令人感傷的災害事件和離別,讓人對於生命的無常格外有感觸,也越來越明白人的一生根本不一定是按照著生老病死的線性途徑在走,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緊扣著意外,正如同那亙古的俗諺說的: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而每當有重大事故或是知名人士意外死亡,生死議題又會再度浮上心頭,令人唏噓的同時也逼人不得不正視「道別」這件事!

110.03.30|

一個月前,憲憲離開的前一天傍晚,我們一起來到漁光島,肩併著肩,聊著那些對於未來的想像。

一個月後的今天,在離開台南的前一天傍晚,我還是選擇回到了這裡,一樣聽著浪濤、看著夕陽。我相信此刻的我和當時已經不同了,多了幾分勇敢和堅定!

110/03/01|
去過幾次台南,一直喜愛老宅、老城和那樣慢活的生活氛圍,於是在去年四月離職後,原本打算短暫搬到這座城市生活幾個月,但後來無奈遇到疫情,以及考量短期套房的住宿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而作罷。

直到今年一月初時,我坐在咖啡廳想著今年想完成的年度目標時,忽然想起過去曾造訪過的甜點店一直有在徵每個月的打工換宿夥伴,能夠一邊體驗甜點店的工作,一邊旅居台南生活。想著那該有多好!

109/12/31|

回顧 2020 年,對我來說是個充滿學習的一年,面對世界和自身的變動,有些是出於自願,有些是基於被迫,很多事都和以往不同了。

在今年四月,我選擇離職,並在兩個月後開啟自由文字接案的日子,是因應疫情,也是給予自己一段思考去向的彈性時間。很多人問我,未來會一直這樣接案下去嗎?

 109/08/13|
之前曾因為夢境議題邀訪過洪培芸心理師,當時談到「自我覺察是一輩子的功課」,就像是夢境所帶來的潛意識啟示,我們需要透過與內心自我對話,才有辦法解讀出來自夢的訊息。


比方說夢見蛇的意涵,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不同,有些人會覺得新奇,有些人則覺得害怕,而除了這表象的情緒反應之外,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思索,蛇為什麼讓我聞之卻步?自己最害怕蛇的什麼部分?進而聯想到最近在現實生活中,是否也受到同等的威脅,才導致在夜晚夢見此景象。


109/07/30|

曾聽過一個說法是,當我們說著不想長大的同時,其實就是已經長大了。

的確,在即將邁入 24 歲的人生,我漸漸不再這麼嚷嚷,因為明白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就算再怎麼哀嚎,都改變不了已經長大,而且會慢慢變老的事實。



109/07/27|

在大學時,因為一個人外宿,而開始了不專業的下廚,那時只是單純覺得每天要想吃什麼很麻煩,外頭的食物又經常不符口味,才決定投入「自煮生活」的行列。沒想到漸漸發現煮菜的過程很療癒,不僅可以什麼都不想地準備食材,洗菜、切菜、煮菜、起鍋,還能飽餐一頓!

109/02/07|

最近因為準備要離職的關係,主管約了和我一起共事的同事談談之後的人力配置。

簡單前期提要一下我的這份工作好了,部門中的編制只有我和同事兩人,自從上任業務離職之後,我們就身兼了所有業務、企劃與專案執行的工作。



109/01/05|

在每年 1/1 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這件事,不知不覺也已經來到第三年。雖然在最初有些彆扭,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但到了今年吧,開始覺得有點順手了,因為發覺信件的內容不一定要寫多麼宏大的志願,僅僅寫下目前的現狀和渴望改變的地方,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108/12/18|因為通勤時間總是特別空閒,特別容易有話說,剛好可以好好來耕耘這系列隨筆。

認真回想,在捷運上最吸引我注目的大概有三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