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活見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見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是的!我們結婚了!」在經過七年愛情長跑之後,我和憲憲決定攜手走向生命中的下一個階段。

一直覺得「我們結婚了」是一句很浪漫的話,既是一種宣誓,也是一種承諾,願意許下為彼此負責的誓言,決心共同度過人生的下半輩子。
真是沒想過,我會來寫《淚之女王》的追劇心得。雖然社群上一致覺得《淚之女王》是芭樂劇中的芭樂劇,比台灣八點檔還要狗血,但可能是不期不待所以不受傷害吧,在演員們優秀的演技之下,我反而還有被觸動的地方,或許這也跟我最近的狀態有點關係。

一開始會看這部劇,其實是因為那陣子和憲憲的生活常有摩擦,還沒深刻感受到即將新婚的幸福,就被煩躁透頂的瑣事惹得懷疑人生。我心想,現實生活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想要粉紅泡泡就到韓劇裡尋吧~出於這個心態,決定來追當紅的《淚之女王》,看看雙金CP放閃彌補一些空虛心靈。

去年年初時開啟了我對「咖啡」的學習之路,那時只是想著那麼常去咖啡廳,卻千篇一律只知道點「拿鐵」,對於其他的咖啡類型、深入的咖啡口味完全一竅不通好像有點說不過去,於是開始翻書來看。不算是認真研究,但總算是稍微打開了一點對咖啡的認識!
我與咖啡結緣於高中,那時每日都得早起搭公車上學,買早餐的同時就順帶到超商買一杯咖啡來喝。後來大學愛上咖啡廳的範圍,開始收集心儀咖啡廳的名單,有事沒事就去跑店。當時的我千篇一律地點著拿鐵和有糖、調味咖啡,總覺得黑咖啡苦,直到遇見手沖、冷萃,慢慢發現原來咖啡的苦味不是全然的苦,也抑或是隨著年紀增長,我變得能「吃苦」了。

在這過程中,我雖稱不上咖啡狂熱,但卻也對咖啡這東西產生頗大的興趣,我想知道那些行家口中的專有名詞指的是什麼,想看懂購買濾掛咖啡商品包裝上寫的描述是什麼,實在是不想要每次拿到菜單就開始 Google:「什麼是深焙/淺焙?哪種豆子有什麼味道?」


在看到《她和她的她》這部片名時,起初我並沒有特別留意,刻板印象地覺得這大概是部在講女生戀愛的故事吧?畢竟連續用三個「她」的意圖感非常強烈。實際看了之後,才明白自己誤會了,因為這裡的「她」始終指的是同一人。

花了兩天時間速速看完全劇 9 集,雖然一開始有些疑惑,但隨著劇情推演逐漸撥雲見日,才理解為何編導選擇用這樣的敘事手法説故事,也覺得再也沒有比「影集」更好的呈現方式。

我認識陳雪老師,不是因為她的小說,而是某一天無意間看見雜誌幫她和早餐人拍的婚紗攝影,而後鍾情於她寫的那些瑣事日常和戀愛課。沒有文謅謅地談論愛情道理,而是非常真誠、白話地自述,看似淺顯的文字卻反而道出最實際的那一面,是真的很有文采的人啊!每每拜讀時我總這樣想著。

前陣子收到心恬邀約參觀「觀音山蓄水池」,因為近期她正在籌備一場新的沉浸式展覽《獵島計畫》,地點就選在觀音山蓄水池這座百年古蹟當中。這是「孩在」相當大的新嘗試,同時也是睽違已久的回歸新作。

一直都很喜歡看繪本,也相當敬佩創作繪本的人,能夠在那麼少文字的情況下,靠著圖文搭配將故事說得完整並且富含寓意。且有別於小時候的童話故事,劇情總是千篇一律,現在多了許多耐人尋味的有趣繪本,不僅適合小孩,有時大人看了也能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最近收到出版社的公關書《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是有關阿滴走出憂鬱的經驗分享,坦白說,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總覺得這類型的悲情故事都是如出一轍,只是剛好阿滴是個公眾人物,也真的如願好起來了,才可以化遭遇為創作來侃侃而談。

創作人背後都有故事。是我有時候會陷入的迷思:「哪這麼多事情好寫?」


今年年初好像颳起了一股「年齡」韓劇風潮,有好幾部劇都環繞在特定年齡與特定感觸上頭,之中我挑選了《那年,我們的夏天》和《二十五,二十一》這兩部來看,雖然看的速度很慢,直到這陣子討論風潮早已過去許久才看完,不過還是想要把一些觀後感想記下。

去年從三月底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釀梅酒,但卻四處買不到梅酒,後來一直到四月近中旬,清明節過後幾日,才終於順利買到青梅。隨意搜尋了網路上的教學,每個人的步驟都略有不同,有些人說要去青、也些人說要切十字,總之繁複的步驟很多。

一直都知道手作很有溫度,小時候自己也愛手工藝,但每次在專訪各類型創作者時,還是會忍不住好奇,想體驗他們口中說的迷人感受是什麼感覺。於是這次朋友找我去參加由「桃園青年事務局」所舉辦的青年職人工作坊,我馬上就答應了!

在眾多的課程中,我們選擇了「手捏茶壺創作-陶藝實作課」,是由「阿囡陶器」的羅亭惠老師教學,總共分兩週上課,分別創作茶壺、茶杯和茶碟三樣作品。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手捏陶的課程。

相信對於有看《想見你》的觀眾來說,一定對於先前位在台南中西區巷弄的「小半樓」並不陌生,因為這裡正是劇中的其一拍攝地「三二唱片行」,承載著主角一行人的青澀回憶。當戲劇播畢,小半樓也隨之成為大家朝聖的觀光景點。

然而嚴格說起來,小半樓其實是個陶藝展售空間,由台南在地陶藝家方啟文老師夫婦共同主理,讓愛陶之人能在此泡茶聊天,以陶會友,只是剛好因戲成名,連帶擔任起招呼劇迷的角色。
繼《想見你》一砲而紅後,近期三鳳製作協同原編劇簡奇峯再度推出末日愛情影集《無神之地不下雨》,以全新架空的世界觀來形塑想傳達的議題。在劇中的世界是由造物主(Kakarayan)做了場夢,創造了大地萬物、鳥獸樹木及人間生靈,是一齣非寫實的科幻劇。

在每一集的開頭,皆會以一段神話故事的動畫,揭露了整體的劇情走向外,也引用了阿美族的泛靈信仰,告訴我們包含風、雲、雨、溫泉、小米、綠繡眼等自然萬物都是造物主派駐來人世間降下祝福的神靈(Kawas),用擬人化的方式讓「萬物皆有靈」的信仰具象。


第一次認識小川糸,是從《山茶花文具店》這本書開始,當時除了對於「代筆人」這個職業感興趣之外,也開始喜歡上小川糸平淡卻溫暖的文字。剛好前陣子碰上人生低潮時,發現小川糸新書出了中譯版(就是這本《獅子的點心》),簡單查看了簡介就決定入手。

沒想到看了之後更勝於《山茶花文具店》的喜歡,從第一章的情節設定就深深吸引住我了,飛快閱讀完整本書,讀起來舒服順暢又耐人尋味,在看完第一遍後馬上又接著讀第二遍,可想而知我的喜愛程度。


你一定曾聽過「人生充滿了高低起伏,不可能永遠站在頂峰,也不可能一直處在谷底」,這句至理名言說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當自己碰上時,通常都無法這麼坦然面對。「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人生這麼難?」是我們最常對自己提問的幾個起手式。


當發生無可避免的「低潮」時該怎麼辦?究竟該怎麼帶領自己脫離無限負面的情緒之中,重新找回繼續好好生活的動力呢?或許你可以循著以下這 4 個步驟,逐步找回曾經的自信與短暫喪失的笑容:


《神之鄉》是一齣由東森、映畫聯合製作的全新台劇,改編自同名漫畫,除了刻畫主角與家鄉大溪間的連結之外,裡頭對於親情、友情、愛情與不同世代間的情感詮釋更是一大亮點。其中男主角夏志薰與好友林一心的互動讓人十分為之動容。

和阿薰沉穩內斂的個性不同,一心是一個很真摯率真的人,常常把心情都顯露於言表,甚至透過他的招牌「標語T」就能略知一二,但其實在過去並非如此。

台灣的歷史在求學時期我們都曾從書本上閱讀過,但隨著升學考試結束,那些都漸漸消失在生命的扉頁當中,可能留下一個單詞或是幾行模糊的敘述。「羅妹號事件」大概就是其一。2021 年最新史詩巨作《斯卡羅》,講述的正是以羅妹號事件為背景的故事。

最近剛上映一部東森戲劇自製的新台劇《神之鄉》,劇情主要環繞在桃園大溪的在地信仰,由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日」所舉行的 624 慶典,拉開整齣戲劇的序幕。在劇中不僅詳實地呈現台灣傳統的宮廟技藝,包含扛神將、畫臉譜、三太子表演和專心一意的神像木雕師外,也帶出對於親情、對於家鄉的了解議題。

居家防疫期間,你也開始運動了嗎?現在網路資源取得方便,隨手在 google 上搜尋「居家運動影片」、「在家運動動作」、「運動菜單APP」等,就會出現琳瑯滿目的教學影片。但其實光看影片,很容易做錯姿勢,也並非每一種運動模式都適合自己,究竟該怎麼挑選呢?聽聽健身教練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