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逝之前好好記住:推薦 4 部刻畫傳統台灣職人精神的影視好劇,在認識、了解後學會欣賞與珍惜!


最近剛上映一部東森戲劇自製的新台劇《神之鄉》,劇情主要環繞在桃園大溪的在地信仰,由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日」所舉行的 624 慶典,拉開整齣戲劇的序幕。在劇中不僅詳實地呈現台灣傳統的宮廟技藝,包含扛神將、畫臉譜、三太子表演和專心一意的神像木雕師外,也帶出對於親情、對於家鄉的了解議題。



每回看到這種戲劇題材時,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職人精神」的刻畫,透過鏡頭下的影像能帶領我們更進一步看見平時難以窺見的面向,在一邊追劇的同時,也獲得不一樣的生活刺激,留下些什麼於心底。以下盤點 4 部刻畫台灣傳統職人的影視作品,推薦給也喜歡看這種類型戲劇的你:

1. 《神之鄉》 / 神像木雕師
為了傳統文化奉獻一生的職人


在《神之鄉》劇中,由演員黃鐙輝所飾演的神像木雕師王大義,雖然本身具有高功能自閉症,但遺傳自父親好手藝的他,拿起鑿刀來神情專注,總是抱持著最虔誠的敬意來雕刻神像,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任誰也無法輕易撼動他的堅持。

傳統木雕從挑選一塊適合的木頭開始,擬定雛形、反覆刨鑿、不斷修整,有任何崩壞失誤之處,就得重新來過。尤其神像雕刻更為困難,因為每一尊神明都有獨特的神情與韻味,不僅是手要巧、觀察力也得一等的好。

或許這是上天賜予王大義的天賦,不擅長社交言語的他,成為眾人尊敬的「阿義師」。雖然在當今社會神像雕刻已經漸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從中國進口便宜的神像,但相信仍有許多傳統的老師傅和阿義師一樣,有著同樣執著,就算只能靠著微薄的神像修復或神桌雕刻的工作糊口,也仍希望繼續延續這門職人手藝。

2. 《通靈少女》 / 宮廟仙姑
奔走兩界、生來帶天命的宗教神職


宮廟文化對於台灣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信仰來源,燒香拜拜、念經祈福、祭改消災都被視作一種心靈寄託,姑且不論神祇是否真的存在,這些神明的保佑與指點都在無形中帶給人們安心的力量。電視劇集《通靈少女》就是在講述這樣的故事,主角謝雅真因體質特殊,從小就能通靈,被撫養她長大的金老師培養成「仙姑」,一邊上學一邊在廟裡替人問事。

仙姑這個職業聽來玄虛,很多人都留有諸多想像,但如果你有看過這部劇,就會發現仙姑固然可以通靈,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著通靈解決。藉由這齣戲劇,編導們更想呈現的是,其實在抹去神秘的宗教色彩之後,仙姑就是一般的凡人而已,僅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幫助當事人更看清自己真實的「心」。

3. 《總鋪師》 / 總鋪師
盛景隨時代變遷轉型的老職業


「辦桌」是昔日農村社會的宴客排場,無論是喜事、喪事,場面越盛大代表請客的主人越有面子。而總鋪師正是能挑起一切大樑的掌舵手,神懷絕技、擁有各種手路菜(拿手菜),工具、徒弟帶著,就能迅速燒出整桌好菜。

可惜,就像是電影《總鋪師》所演的一樣,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辦桌逐漸少了,經驗老道的總鋪師過世之後,那些做工繁複細緻的菜色也失傳了。現代的廚師走向專業分工的模式,技巧、創意、擺盤或許都勝過以前的總鋪師,不過心意卻大有不同,那份對於做菜的自豪也日趨消失。

我很喜歡電影尾端由吳念真導演飾演的憨人師所說出的那段話。女主角詹小婉不解地問:「沒有酬勞,那總鋪師賺什麼?」憨人師答:「總鋪師賺到的是感情、是人情、是心裡歡喜。」我想,這種成就感是再多金錢都無法比擬。

4. 《紅盒子》 / 布袋戲師傅
失去傳承而日漸逝去的技藝大師


有些行業得已轉型,但有些行業就沒那種幸運了,布袋戲雖然早已被列入國家文化資產,可是因為與現今潮流不符、缺乏後人傳承技藝,很可能再過不久就會面臨徹底失傳的危機。

有別於前面幾部作品都是演員演出的戲劇,這部《紅盒子》是導演楊力州製作逾十年才完成的真實紀錄片,講述著一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陳錫煌」投入布袋戲一輩子,從 13 歲開始到現在,已經掌偶將近九十歲。


對他來說,演出布袋戲是與父親間揮之不去的內化牽連,也是窮盡一生想留下的技藝,所以他拼命地教,不分國籍、男女、老少,只要有人想學布袋戲,他就教。一如就算雙手因身體狀況時而顫抖,他也要用盡力撐住食指,讓人偶的頭部挺直地站好。

在看《紅盒子》時,心中很是感慨,感慨自己從來沒有認真認識「布袋戲」這門傳統戲劇表演,也感慨這或許將會成為紀錄布袋戲文化的最後遺作。在片中有一段是陳錫煌老師在受訪時,被問道「在教學時會不會藏步?」,老師一臉耿直卻直語道破地說:「不會啦,留那些都沒有用了啦。」


時代在進步,傳統職人雖身負使命也難以抵擋得住趨勢的改變,神像木雕師、仙姑、總鋪師和布袋戲師傅都是台灣曾經重要的產業技藝,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將這些文化完整保留?坦白說,很困難。

但上述的影視作品
無論是哪種形式,這些電視、電影、紀錄片等都努力試著用自己的方式演繹、紀錄,將這些珍貴的傳統職人精神,推廣更多人看見,讓大家得以在認識、了解之後,學會珍惜,甚至願意投入傳承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