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南陶藝創作家方啟文:從老斜槓身上習得的人生傳承與紀錄曾經的小半樓


相信對於有看《想見你》的觀眾來說,一定對於先前位在台南中西區巷弄的「小半樓」並不陌生,因為這裡正是劇中的其一拍攝地「三二唱片行」,承載著主角一行人的青澀回憶。當戲劇播畢,小半樓也隨之成為大家朝聖的觀光景點。

然而嚴格說起來,小半樓其實是個陶藝展售空間,由台南在地陶藝家方啟文老師夫婦共同主理,讓愛陶之人能在此泡茶聊天,以陶會友,只是剛好因戲成名,連帶擔任起招呼劇迷的角色。



起先我也和多數人一樣,礙於行程安排僅是短暫停留,在外頭拍了一張照片就逕行離開。不過當時我暗自打算,在台南打工換宿的這段期間中,一定要找機會好好入內欣賞一番。

沒想到偶然認識了帕渥瑜伽的主理人恬恬,在她的輾轉介紹下,我再次回到小半樓,並且與空間主人約了採訪時間。一來是想聊聊關於這裡的一切,二來是希望能紀錄下小半樓當前的模樣,因為適逢租約到期,自 110 年 3 月 27 日起小半樓將遷往別處。(目前暫遷至:台南市衛國街1-9號)

因戲爆紅,以陶交流的「小半樓」


「小半樓」一名聽來趣味,經方啟文老師介紹才知道原來這裡曾是棟滿佈白蟻、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後由他和學生改建。之所以取名為「小半樓」,是因為二樓是個小閣樓,此種建築規劃乃是舊時為了妥善利用空間而特別建造,是老台南的房屋特色。老師笑說,原本想取作「半樓仔」,沒想到發現竟與燒烤店撞名,索性改為「小半樓」。

造訪當天,我坐在小半樓一隅,端詳著四周與陶件,心想人常說老屋迷人,大概就是這些曾經生活在此的痕跡迷人吧!之中,我尤其喜歡牆上的老鐘,滴答滴答迴響在整個空間,每到整點時還會依著時間敲鐘,六點就敲六下,七點就敲七下。那瞬間好似真的能感受時間在所處的背後流逝,下一秒就能夠穿越回到數十年前的生活情景。


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專心回歸做陶之前,方啟文老師曾是名室內設計師,有過土木工程背景的他,對於老宅改建相當得心應手,私下也收藏許多老物件。在不破壞原有格局的情況下,他注入自身走過的歲月積累,內化成這裡頭的每一個陳設與收藏,才成就了小半樓的合時對味。

做陶 40 餘年,方啟文老師的老斜槓人生


斜槓的概念是在這幾年間爆紅的關鍵字,每個人斜槓好幾個頭銜已不是件稀奇的事,不過早在 40 年前,方啟文老師早就開啟他的斜槓人生。初次碰陶,是在他高一那年的暑假,因著興趣他北上苗栗公館拜師學藝,當時也沒多想,只是偶然摸到陶土,想更深入學習罷了,誰知後來陶藝會成為他人生中的重要知己。

「學習一項事物,不是為了成為什麼,只是想去了解更多而已」,持續學習是方啟文老師一路走來抱持的貫徹態度,他不僅開過多間公司、經營過茶藝館、咖啡廳,還曾學過服裝設計、腳踏車結構,只要有好奇就去學習,造就他的老斜槓人生與處事、創作的敏銳度。


而在經歷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也嘗過金融風暴跌入谷底的歸零苦頭之後,現在年過六十的方啟文老師,以教陶、賣陶為主,有時仍會接幾個室內設計的案子,一切隨緣隨心。

投心傳承陶藝,因為「這樣比較快樂」

我問老師,促使他決定全心投入陶藝的關鍵是什麼?他答:「這樣比較快樂。」走了那麼一大遭,他體認到人生無常,富貴在天,必須將生命價值發揮到極致,決心投入更多的時間於創作還有提攜後輩之上。


說到創作,就不能不提到方啟文老師的作品。老師的創作風格偏向日式的 Wabi-sabi 侘寂風,不光是作品本身帶有沉靜的感受,就連命題也頗具詩意。

如上圖的香器是我最喜歡的作品。遠看像岸、像船,放上線香後是個垂釣的模樣,如同獨自一人在岸邊等候。當燃上香的那刻,煙香縹緲,氤氳了眼,隨著線香水平消減,也看見時間不斷地流逝。最後留下的那些香灰,是時間走過的痕跡,所有逝去的都是真實而深刻的存在,但一切卻又不復存在。

在造訪當時,老師也與我分享他預計在三年後開辦個展,以「深刻的愛情」為題,創作一系列陶藝愛情故事。那天我有幸看到幾件作品,也在此與大家分享。


作品名:千年守候

「千年守候」記敘的是一對部落戀情。杯身形如原住民女子出門採集的竹背簍,手把則是門把的象徵,上頭的糾結正像是她每天等門的心情,期待著心上人賦歸,但卻不知道等待的期限,每日還是得辛勤外出工作維繫生活,因為唯有活著,才有機會等待到歸人。

作品名:我在日落深處等你

這個作品同樣是在等待愛人,只是發生於中國雲南。方啟文老師在一次至雲南旅遊時,聽聞這段淒美的故事,便化作陶來詮釋。「我在日落深處等你」外型似山,客倚欄杆眺望期待,每日都苦守在此,日出日落,日復一日。這個圍欄好似一條界線,說明只能在此焦急等候,因為再往前底下就是懸崖了。可惜故事的結尾,並沒有如願等到伊人,以投崖殉情作結。

寄寓因子工作室,有快樂、有成功才會有幸福


回到方啟文老師身上,近年來他除了繼續教陶,將老師傅過去教給他的信念與好手藝,努力傳承給下一代年輕人之外,他也籌劃「因子生活工作室」,作為藝術、音樂、展覽的共享空間,給年輕人一個追夢的希望。他總是這樣告訴學生:「你放心,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作為前輩,給予可靠支持與帶來心安力量。

最後我想用方啟文老師的智慧話語作結,老師提點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別忘了初衷,因為「有快樂,才會有成功」,而當一個人擁有快樂因子和成功因子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幸福因子。期許我也能像老師一樣,時刻學習,時刻保守初心,不間斷用著自己擅長的文字媒材,創作更多能觸動他人與自己的內容!

下回造訪小半樓或是因子生活工作室,別只是在外面停留,因為沒有進到裡面,就不會有機會遇見方啟文老師、知道這裡的故事,更無法了解每件作品背後的價值。

後記


在這次專訪之前,我其實抱著一顆忐忑的心,一方面是過去並沒有採訪過這麼資深的長輩,另一方面是初次拜訪時,感覺老師是個不苟言笑的人,讓我不敢大意。尤其是在專訪一開始,老師開宗明義問我看到作品有什麼感受、試著解讀作品時,我簡直捏了一大把冷汗。還好老師本人十分親切,雖說稱不上多話,但偶爾還是會迸出中肯又幽默的發言,令人會心一笑!

從陶藝聊到台南這座城市,最後更談了生活的哲理,在老師的身上,我看見許多經年累月的智慧。這趟交談與其說是專訪,我倒覺得更像是生命傳承,我汲取了老師的經驗回覆,不帶有目的性地習得受用一生的價值理念。


專訪結束後,老師甚至關心起我的生計,問我做這些採訪能養得活自己嗎?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整場對談心裡所產生的悸動,原來遇見貴人、所謂師徒情誼就是這種感覺嗎?

雖然才短短兩個小時,但卻覺得很感激,能認識老師與師母,無論緣分深淺。也非常感謝老師跟我說,他很喜歡這場專訪,有別於先前其他的媒體訪問,讓他覺得能自在侃侃而談,我想這次我目前採訪生涯中收過最棒的回饋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