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出版社的公關書《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是有關阿滴走出憂鬱的經驗分享,坦白說,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總覺得這類型的悲情故事都是如出一轍,只是剛好阿滴是個公眾人物,也真的如願好起來了,才可以化遭遇為創作來侃侃而談。
創作人背後都有故事。是我有時候會陷入的迷思:「哪這麼多事情好寫?」
同樣身為創作人,有時我會生出複雜的心情,羨慕別人的遭遇,無論是好是壞,因為那都使他們成為有故事的人。我經常覺得自己平凡,所以時而望著別人的故事興嘆。
實際開始看之後,發覺果然是專業編輯寫的,寫的真的很好啊!不但閱讀起來很流暢,在心境、情景的敘述上,也幾乎不著痕跡讓人可以完全同理阿滴當下真實的處境。雖然我不確定是否因為自己有部分相似的遭遇才那麼容易共感,接著便一章接著一章看下去。
大致看完阿滴整個病情的演進,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可能不作為書評,更趨近於個人私密的讀後雜感。原本也想同時抒發自己的經驗,只是寫一寫發現篇幅過長,那就之後再找機會分享吧!
我認識的 Youtuber 並不多,也不常花時間泡在 Youtube 上,多半是被推播或是看朋友分享,大致知道有哪些人和流行趨勢,僅此而已。因此我並不是阿滴的粉絲,也幾乎沒看過他的英文教學頻道。不過,過程中一直都知道他是早期 Youtuber 的代表,也有 follow 到他與志祺推動的紐時廣告專案。
當時,我的想法只有覺得讚嘆,果然厲害的人就是能做出特別的事(意即不是我這種市井小民會做的事啦......),以及明白到原來有聲量的人,可以推動那麼大型的專案,至於正負評價,我倒並沒有太詳細追蹤後續下文。
書中,阿滴誠實地分享了那些負評網友對他的影響、親近人給予的愛反而成為壓力,還有自己的種種擔憂,包括 Youtuber 職業生涯到底能做多久?經濟壓力造成的生存焦慮,還有疾病本身不斷侵襲的反芻思考。
我用「誠實」來形容,是因為我很激賞這樣的誠實,讓我得以打破最初看書之前的印象。要知道必須這麼誠實地攤開自己的傷口有多赤裸,媒體輿論的報導很可能再度成為壓倒自己的稻草。我理解,自剖式的書寫,於創作者而言永遠是最難的挑戰。
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段的內容是,阿滴分享某次他家人在客廳反覆對著他說愛,於此同時他一邊用手機查著「自殺的方法」,這畫面在旁人看來是很衝突的,對於很多鬱友來說卻是真實寫照。
阿滴還寫道有一回他動了自殺的念頭,在深夜留下與妹妹道別的話。雖然最後他上了頂樓,終究還是回到房裡,可清晨妹妹醒來看到訊息便馬上衝到他家,接著的夜晚都握著手機入睡,深怕再錯過哥哥的任何一封訊息。
還有很多情節,像是阿滴問醫生「該如何讓自己停在『躁期』久一點」、在積累數次後暴走對媽媽說,不要再傳「我愛你喔」這種讓人壓力很大的話語,以及阿滴發現白天不斷給予安慰的女友,卻在自己熟睡之後一個人獨自啜泣。那是生病之人與照顧者的內心拉扯,看哭了在書前的我。
阿滴說:「我不想要死,我只是想要結束我的痛苦!」不知道說出了多少鬱友的心聲。如果能活著,又有誰想要死呢?
總之,回到阿滴《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身上,我覺得這並不是一本消費自身經歷而成的流量密碼、也不是充斥說來容易做卻難的場面話雞湯,而是真心想藉由紀錄自己的遭遇,能夠幫助到一些人。書末的備忘錄除了阿滴本人給鬱友的Q&A外,也邀請了精神科醫師、諮商師和阿滴的父母來分享相關問答。
我相信這本書對於鬱友來說,絕對能給予正面的幫助,因為透過阿滴的影響力,讓人明白「原來憂鬱症是可以好起來的」。意識自己能夠好起來,對於生病的人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在看完書後,翻開之前就診精神科的日記,也發現在第一次看診後,我同樣紀錄下,醫生回答我說有九成五的機率會痊癒的字眼。
另外,我也認為這本書相當適合鬱友的親友家人來看,或許仍然沒辦法全然共感罹患心理疾病所處的狀態,但至少能大致明白他們的思路以及可能需要幫助的地方是什麼。
謝謝阿滴寫出這本書,挾帶著名人光環,真心希望能為正處深淵的人照進一束光。
在一開始看阿滴的這本書時,我甚至是抱著「研究」的心態看待。因為簡單閱讀了自序,發現這本書是由一直有在追蹤的文字工作者——黃銘彰和李姿穎,採訪歷時三十多個小時編整撰寫而成。我想知道,這種執行方式應該如何撰寫。(某種程度的職業病XD)
實際開始看之後,發覺果然是專業編輯寫的,寫的真的很好啊!不但閱讀起來很流暢,在心境、情景的敘述上,也幾乎不著痕跡讓人可以完全同理阿滴當下真實的處境。雖然我不確定是否因為自己有部分相似的遭遇才那麼容易共感,接著便一章接著一章看下去。
大致看完阿滴整個病情的演進,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可能不作為書評,更趨近於個人私密的讀後雜感。原本也想同時抒發自己的經驗,只是寫一寫發現篇幅過長,那就之後再找機會分享吧!
先來說說我對於阿滴的印象~
我認識的 Youtuber 並不多,也不常花時間泡在 Youtube 上,多半是被推播或是看朋友分享,大致知道有哪些人和流行趨勢,僅此而已。因此我並不是阿滴的粉絲,也幾乎沒看過他的英文教學頻道。不過,過程中一直都知道他是早期 Youtuber 的代表,也有 follow 到他與志祺推動的紐時廣告專案。
當時,我的想法只有覺得讚嘆,果然厲害的人就是能做出特別的事(意即不是我這種市井小民會做的事啦......),以及明白到原來有聲量的人,可以推動那麼大型的專案,至於正負評價,我倒並沒有太詳細追蹤後續下文。
埋下憂鬱的種子
在看這本書時,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參與了阿滴與原生家庭的相處、創立頻道的開始,慢慢到成為百萬訂閱 Youtuber 和推動紐時募資專案,我沒有想到這些背後無形中可以累積那麼巨大的壓力。(在過去網紅的心理健康也是較少人提及的部分,大多都是聚焦於光鮮亮麗的一面。)
書中,阿滴誠實地分享了那些負評網友對他的影響、親近人給予的愛反而成為壓力,還有自己的種種擔憂,包括 Youtuber 職業生涯到底能做多久?經濟壓力造成的生存焦慮,還有疾病本身不斷侵襲的反芻思考。
我用「誠實」來形容,是因為我很激賞這樣的誠實,讓我得以打破最初看書之前的印象。要知道必須這麼誠實地攤開自己的傷口有多赤裸,媒體輿論的報導很可能再度成為壓倒自己的稻草。我理解,自剖式的書寫,於創作者而言永遠是最難的挑戰。
我不想死,我只是想要結束我的痛苦
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段的內容是,阿滴分享某次他家人在客廳反覆對著他說愛,於此同時他一邊用手機查著「自殺的方法」,這畫面在旁人看來是很衝突的,對於很多鬱友來說卻是真實寫照。
阿滴還寫道有一回他動了自殺的念頭,在深夜留下與妹妹道別的話。雖然最後他上了頂樓,終究還是回到房裡,可清晨妹妹醒來看到訊息便馬上衝到他家,接著的夜晚都握著手機入睡,深怕再錯過哥哥的任何一封訊息。
還有很多情節,像是阿滴問醫生「該如何讓自己停在『躁期』久一點」、在積累數次後暴走對媽媽說,不要再傳「我愛你喔」這種讓人壓力很大的話語,以及阿滴發現白天不斷給予安慰的女友,卻在自己熟睡之後一個人獨自啜泣。那是生病之人與照顧者的內心拉扯,看哭了在書前的我。
阿滴說:「我不想要死,我只是想要結束我的痛苦!」不知道說出了多少鬱友的心聲。如果能活著,又有誰想要死呢?
比起句點,先試著按下暫停鍵吧!
前陣子剛好也看了《你好,我是接體員》和《比句點更悲傷》這兩本書同樣非常有感。透過書籍,我用著第四人的觀點,來看待作者筆下的這些故事,雖然沒有立場抨擊那些做出結束生命的舉動,但以後人看待事情經過的角度,自殺真的解決問題了嗎?或許沒有,但某種程度結束了當事人的痛苦。(當然前提是暫時別看留下來人的處境。)
總之,回到阿滴《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身上,我覺得這並不是一本消費自身經歷而成的流量密碼、也不是充斥說來容易做卻難的場面話雞湯,而是真心想藉由紀錄自己的遭遇,能夠幫助到一些人。書末的備忘錄除了阿滴本人給鬱友的Q&A外,也邀請了精神科醫師、諮商師和阿滴的父母來分享相關問答。
我相信這本書對於鬱友來說,絕對能給予正面的幫助,因為透過阿滴的影響力,讓人明白「原來憂鬱症是可以好起來的」。意識自己能夠好起來,對於生病的人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在看完書後,翻開之前就診精神科的日記,也發現在第一次看診後,我同樣紀錄下,醫生回答我說有九成五的機率會痊癒的字眼。
另外,我也認為這本書相當適合鬱友的親友家人來看,或許仍然沒辦法全然共感罹患心理疾病所處的狀態,但至少能大致明白他們的思路以及可能需要幫助的地方是什麼。
謝謝阿滴寫出這本書,挾帶著名人光環,真心希望能為正處深淵的人照進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