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內心需求:從認清飲食喜好開始練習「自我覺察」,凡事都向自己提問為什麼?

 109/08/13|
之前曾因為夢境議題邀訪過洪培芸心理師,當時談到「自我覺察是一輩子的功課」,就像是夢境所帶來的潛意識啟示,我們需要透過與內心自我對話,才有辦法解讀出來自夢的訊息。


比方說夢見蛇的意涵,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不同,有些人會覺得新奇,有些人則覺得害怕,而除了這表象的情緒反應之外,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思索,蛇為什麼讓我聞之卻步?自己最害怕蛇的什麼部分?進而聯想到最近在現實生活中,是否也受到同等的威脅,才導致在夜晚夢見此景象。

上述的過程,就是自我察覺的一部份!透過一件事不斷向內延伸內觀,慢慢認識那個未曾了解的自己。

入門練習:飲食偏好

圖片來源:Pinterest
那麼「自我覺察」該怎麼做呢?其實一點都不難,只是需要不斷地提問與摸索,舉例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例子。

以前我對於自己的飲食習慣並不講究,通常都是吃的當下直接說出喜歡或是不喜歡。近幾年才開始學著認真觀察,當吃到好吃的東西時,我會再進一步問自己:「是為什麼喜歡?」遇到不喜歡吃的,也同樣思考不喜歡的原因。

就像我一直都知道自己討厭吃香蕉,但卻從來不知道原因,直到仔細歸咎之下終於發現,原來更精準來說,「我是不喜歡氣味過濃厚的水果」,像木瓜、釋迦和蛋黃果都是。接著我往大範圍的食物方向佐證,想了幾個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伯爵茶、肉桂、杏仁茶和辛香料,沒想到都恰好符合這個原則,才終於認清自己對於飲食的喜好取向。

你可能會問這麼做有什麼意義?這就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啊!知道什麼是喜歡的,知道什麼是討厭的,釐清之後,下回如果店員介紹新品時,我便可以依照這項標準判斷,來避免因為想要嚐鮮而踩雷!(推薦閱讀:有一種美味是與你一起共進晚餐:「相愛食時」,那些讓食物變好吃的瞬間

進階練習:情緒反應

圖片來源:《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劇照
同理也可以應用在「情緒」判讀的上頭,而且非常實用,因為每天對人、對事,我們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如果能找到原因,便有辦法歸納出一個定律,有助於建立接下來的排解機制。

練習的方法很簡單,當發生令你感到快樂的事時,可以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會讓你覺得快樂?當難過、低落、憤怒時,也同樣問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情緒?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提問,因為有時我們會直接下意識的表達出情緒,就連自己也不清楚原因。(推薦閱讀:離職 2 個月日記:「焦慮是自由的暈眩」,但現在的不自由是來自於自由的選擇!

而當開始了解影響情緒的因子,便能進一步找回對人生的主控權,像是找到令自己開心的原因時,便可以透過多做這類型的事,讓生活充滿正能量;相同地,如果找到容易引起自己憤怒、不愉快的底線,也可以先行告訴他人,避免爾後發生類似的事,或者是在事發當下能立即找到有效的處理方式,不讓情緒誤事。

其他領域:興趣嗜好、職場選擇、交友習慣

圖片來源:《請輸入檢索詞ww》劇照
自我覺察練習是一個全方位的面向,包括興趣、工作、交友、戀愛等,只要是與自己有關的一切都可以積極提問「為什麼」,就像小時候總有千萬個為什麼一樣,很多看似直覺的結果 / 選項,在腦中其實早已有一套遵從的運行邏輯,只是我們沒有想象中的了解自己而已!

在這段摸索的途中,一定會碰到一些抗拒與逃避,尤其是當需要正視內在的黑暗面時。不過,我覺得也別急著否定,畢竟所謂「自我覺察」就是很私密的發現,可以選擇在狀態好一點時,再回過頭來思考,最終的結論也並不一定要告訴別人,自己有權力決定要留下還是改變。

於我而言,學會自我覺察這件事,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可以相對精準地做出判斷,減少讓自己失誤的情況出現,也少走一點「不適合」的迂迴路。推薦給大家試試看~


。推薦閱讀:《傻傻愛你,傻傻愛我》:用簡單的眼光看待每個低潮,壞事的後面就會是好事了

。推薦閱讀:近期的轉念小練習:擁有選擇權 / 階段性任務,先從改變看事情的角度

主圖來源:《山茶花開時》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