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大亂鬥!一窺那些你不知道的「法式甜點」:聖多諾黑、萊姆巴巴、歌劇院蛋糕.....等

109/06/06|

除了常見的檸檬塔、馬卡龍、蒙布朗之外,你對法式甜點的了解有多少呢?

我自認曾吃過滿多甜點,可是對於其中的緣由、組成、作法卻從沒仔細瞭解過,直到最近看了《法式甜點學》一書,就像是走進一個未知的領域,透過作者陳穎深入淺出的引領下,也使我開始對法式甜點產生興趣。


這篇文章便是我在書中記下不懂的甜點名稱後,再上網搜尋所寫的筆記介紹,給同樣好奇法式甜點的你參考:

1. 泡芙家族 la pâte à choux

說到泡芙,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圓形裡頭有包餡的模樣,不過隨著這幾年台灣出現「閃電泡芙」熱潮,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認識不同形式的泡芙。首先,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聽過但不知道差在哪」的泡芙,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吧!

- 閃電泡芙 l’éclair

圖片來源:Pinterest
閃電泡芙誠如大家悉知的,是「長條狀」的泡芙,有一說是因為其外型方便食用,加上經常一上桌就被搶食一空,有如閃電般快速消逝而得名。閃電泡芙的口味相當多元,上頭經常覆蓋著鮮豔的鏡面淋醬及飾面裝飾,是一款非常具有變化性創意的法式甜點。

- 修女泡芙 la religieuse

圖片來源:Pinterest
修女泡芙由一大一小圓形泡芙組成,加上上頭的裝飾淋醬,像極了少女的蕾絲衣裳。大部分的修女泡芙裡面會填入希布斯特奶油(香草卡士達+蛋白霜)或由糖、蛋、奶、麵粉所製成的卡士達醬,並在外殼淋上鏡面醬、焦糖、或是撒上果仁碎粒增加口感。

我個人覺得修女泡芙也是挺適合少女份量的甜點,一大一小剛剛好。

- 聖多諾黑(聖人泡芙)le Saint-Honoré

圖片來源:Pinterest / Pinterest
聖多諾黑和修女泡芙其實有點相像,只是造型又更加複雜一些,常出現在節慶、婚禮等派對場合。聖多諾黑泡芙造型是將一圈圓形泡芙底座,上頭放上數個圓形小泡芙,最後再放上焦糖、香緹鮮奶油、卡士達醬、水果等裝飾,看起來就像是個高貴的皇冠!真的超級美~

巴黎—布雷斯特(車輪泡芙)le Paris-Brest

圖片來源:Pinterest
巴黎布雷斯特的起源是一名記者委託糕點師傅致敬一場「由巴黎到布雷斯特」的自行車比賽,而發想的泡芙甜點,將烤好的泡芙切半,中間擠上細緻的慕斯堅果奶餡,外觀就像是車輪的模樣,因此也有車輪泡芙的名稱。

更多關於泡芙的介紹,推薦可以看陳穎的這篇專欄:法式甜點鑑賞|泡芙(la pâte à choux)總動員

2. 國王派 galette des rois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國王派是是法國人在每年主顯節(1/6)前後會吃的一種圓形餅狀蛋糕,外層是香酥的千層派,裡頭有著濃郁的甜杏仁奶餡。

在過去古羅馬時代,因為實行奴隸制,他們會在製作國王派時,將一顆蠶豆放入蛋糕中,只要分食到藏有蠶豆那塊的奴隸,就能享有一天「特權」,可以像國王一樣接受所有的奴隸膜拜,也能上桌與主人共餐。後來隨著政治宗教的改變,沿襲到現在改由放置小瓷偶,並賦予好運之義,吃到小瓷偶那塊的人能獲得一整年的好運!是個有趣的甜點啊~

3. 木柴蛋糕 Bûche de Noël

圖片來源:Pinterest
和上述的國王蛋糕一樣是「節慶限定」的還有木柴蛋糕,在法國只要是在快接近聖誕節,大街小巷的糕餅店都會出現像這樣的擬真聖誕木材蛋糕。

木材蛋糕的靈感來源,就是來自壁爐中燃燒的柴火,據說如果柴火可以一連從聖誕節前夕燃燒十二天,那麽就代表新的一年將會擁有好運。後來燒柴火的習俗漸漸消失,也就改由聖誕木柴蛋糕代替象徵了,通常會在聖誕大餐的最後一道菜送上,也因此木材蛋糕的份量通常都滿大的,為的就是方便全家人分食。

木柴蛋糕說穿了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蛋糕捲,由扎實的海綿蛋糕,加上滑順的奶油栗子餡,最後再表層抹上仿木紋的巧克力奶油,和撒上糖霜、裝飾小物(聖誕老人、斧頭、鋸子、蘑菇、小矮人)就是貨真價實的聖誕木柴蛋糕!當然,現在的木柴蛋糕也不侷限只有巧克力口味了。

圖片來源:Youube影片截圖
題外話:記得我第一次看到木柴蛋糕,是在卡通《我們這一家》中出現的!橘子說沒有聖誕蛋糕的聖誕節,就跟肉包沒有包肉一樣,讓人失望。

於是花媽立刻改口請橘子去買一個回來。結果在買蛋糕的途中,橘子遇到岩木同學,兩個人就結伴一起前往購買,沒想到每間蛋糕店都售完了,最後才在一家麵包店買到木柴蛋糕。這集真的充滿少女的情懷,是很難得的約會橋段,因此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啊~~~(這裡有影片連結,如果你也是《我們這一家》愛好者,可以點進去回味一下)

4. 反轉蘋果塔(塔丁蘋果塔)Tarte Tatin

圖片來源:Pinterest
關於反轉蘋果塔我一開始一直想不透,不明白所謂的反轉到底是「反轉」在哪裡?後來查了資料後,才懂原來是和它的製作方式有關。

反轉蘋果塔的來源據說是一對經營旅館的姐妹,因為太忙了而失誤先放了蘋果(也有一說是不小心把蘋果在奶油糖漿裡煮焦),後來乾脆將錯就錯,直接將派皮蓋上烘烤,沒想到意外大受好評,這份和一般做法相反的「美麗的失誤」也就流傳至今,成為帶有焦糖奶油香的另類蘋果派。

5. 夏洛特蛋糕 Charlotte russe

圖片來源:Pinterest / Pinterest
夏洛特蛋糕的名稱由來,有的人說是皇冠的意思,有的人說是王妃的名字,雖然不能肯定哪個才是正確的,但毫無疑問,這個蛋糕都和貴族王室有關,是個華麗的甜點。而這項甜點也因為不同的派式(法式、美式、德式),而有不同的作法。最常見的是使用手指餅乾在最外圍的版本,另外也有以蛋糕卷取代手指餅乾的作法。

6. 歌劇院蛋糕(歐培拉)Opéra

圖片來源:Pinterest
若只是單看圖,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一塊巧克力蛋糕而已,有什麼特別?(因為原先我也是這樣想),等到實際查閱資料才發現,歌劇院蛋糕真的是相當費時費工啊!裡頭包含著杏仁海綿蛋糕、咖啡奶油霜、巧克力甘納許等各種不同的元素多層次堆疊(共 6-8 層),最後在上方淋上巧克力鏡面和使用金箔裝飾。

至於,此種蛋糕的名稱起源,實在是太多種了,分不出哪個比較可信,因此就暫時不提。

7. 沙布列酥餅(布列塔尼酥餅)Sablés

圖片來源:Pinterest
沙布列酥餅是法國的傳統餅乾,起源於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大區,故又稱「布列塔尼酥餅」。沙布列的外型和一般餅乾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主要的差別在於配方不同,大多數的餅乾奶油與麵粉比例為 1:2,但沙布列為 1:1,因此口感吃起來較為酥脆,也就是為什麼稱作酥餅。

8. 萊姆巴巴 Baba au rhum

圖片來源:Pinterest / Pinterest
巴巴 Baba 在法文中是酵母蛋糕,源自於波蘭文 Badka 海綿蛋糕,不同於一般需要打發蛋白來支撐蛋糕體,巴巴使用的是添加酵母粉製成。

當時有位波蘭國王很喜愛這款蛋糕,便以他也同樣喜愛的《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故事作為命名。後來為了解決口感偏乾的,甜點師巧妙地將海綿蛋糕浸入萊姆酒中,也就成了現今的「萊姆巴巴」,隨著這位甜點師從波蘭來到法國巴黎工作,這項甜點也因此變成法式甜點的經典之一。

從以上的由來故事,便可推敲出萊姆巴巴是將烤好的蛋糕體,刷上大量的萊姆酒糖漿,使之完全吸收充滿香醇微醺的酒香,常見的為酒塞型的筒狀或是一整顆的環形。

有關萊姆巴巴的歷史與起源,可以參考這支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點此連結

9. 薩瓦蛋糕 Biscuit de Savoie

圖片來源:Pinterest
薩瓦蛋糕的造型靈感來自法國與瑞士教界的高山地區「薩瓦」,故得名。是一款不加水跟油製成的蛋糕,僅憑蛋和麵粉製成的蓬鬆蛋糕體,吃起來輕盈充滿蛋香。

看完這些甜點的介紹,我覺得法國人真的很浪漫,把生活細節都過得講究,什麼節日要吃什麼甜點,不一樣造型的泡芙要叫做不一樣的名字,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繁文縟節,但我倒認為,這是一種享受人生的方式,為每一天都創造一些樂趣,吃個甜點,給自己一個好好生活的儀式感。

圖片來源:Pinterest
最後,深深認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關於法式甜點還有很多淵博的學問,如果看到這邊,還想了解更多內容的話,不妨可以先看看陳穎的此篇專欄,裡頭有詳細說明「法式甜點與其他甜點不同之處」!

或是,拜讀陳穎最新一本著作《法式甜點學》,從整個歷史文化背景開始講起,再帶到法式甜點的構成內涵、精髓與鑑賞,最後也有和許多甜點大師的精彩對談,是一本很詳盡的法式甜點指南。





主圖來源:Pinterest / Pinter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