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回信_002 或多或少,每一個人其實都有病


109/06/01|

曾經,在午夜夢迴,我經常失眠,清醒的思考著。我知道我生病了,心理狀態不甚健康,也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只是似乎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所以只能繼續與「它」共存。

失眠的時候能做的事很少,理智上知道自己必須要睡覺,可是腦袋卻停不下來運轉。當時我沒告訴任何人,因為我知道情況比我嚴重的人多的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疾病,只是尚未察覺或是礙於社會的期許而隱藏著,所以我也沒什麼好值得說嘴的。

圖片來源:Pinterest
偶然參加一場「情緒探索」的諮商團體,開啟了我與諮商師的第一場面談,若不是因為這個機會,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走進諮商中心。畢竟世俗的眼光,仍然是多數人在意的,加上我覺得自己的病還在能掌握之中,不需要走入醫療程序。

我的諮商師跟我說,看精神科並不代表著什麼,只是我的生活已經嚴重受到影響,所以建議我接受治療,就跟感冒了、身體很不舒服,要去看醫生一樣。那一次,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去精神科看診,不然在那之前都只是一個念頭,沒有實際行動。

圖片來源:Pinterest
進入精神科的門診會診前,要先填幾份問卷,幫助醫生更快速地了解病情,而後醫生會給予診斷並且開藥,誠如上面提到的,並不是看了醫生,病就可以完全痊癒,而是服用藥物能夠減緩生理上的不適,還有日常上的不便。

所以當失眠這件事開始影響到我的生活作息時,我選擇求診,我想要多為自己著想一些,一點都不想要再這樣繼續下去,想讓自己好起來變成一個健康的人,擁有和常人一樣的生活,不要連帶讓愛我的人擔心。

看精神科,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曾經看過一篇有關「病識感」的文章,我很認同裡面所說的,當你知道自己生病了,這是有病識感的表現,自己可以選擇要不要請求協助或是自行解決。(像有時候小感冒,我們也會判斷應該無傷大雅,而選擇沒有就醫)

因此,就算沒有真的去看醫生,也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知道,至少還有「尋求醫療資源」這個途徑可以幫助自己,不是只能一個人無助。

圖片來源:Pinterest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曾受過傷,身體上、心理上都是。我們心裡都清楚著自己的傷痛,至於願不願意去正視與接受,就是個人的選擇。

承認自己有心理上的疾病,就像是要告訴自己看精神科並不如大眾所認知的一樣,都不是件簡單的事。但也就唯獨「這件事」沒有人能夠給予幫助,需要自己好好地、真正地想開,才有辦法跨出那一步世俗的枷鎖。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歷與想法,希望能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但如果需要專業協助或幫忙,還是要找專業的諮商師或是精神科醫生喔!)
-
我的耳朵隨時在這裡聽。如果你也需要一個聽你說話的耳朵,或是一個不會回應的樹洞,歡迎來信到這裡找我吧!不論是開心、難過的生活大小事,都歡迎與我分享>>emilyisme0113@gmail.com


。推薦閱讀:解讀內心需求:從認清飲食喜好開始「自我覺察」,凡事都向自己提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