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愛情的盲點:換位思考解讀這 3 個行為背後的真相,讓心的距離更近

109/05/18|

莎士比亞曾說過:「戀愛是盲目的」, 戀人們之所以瞧不見自己所做的傻事,是因為全然沉浸在愛的情感裡,所有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全都圍繞著一人打轉。英國就曾有實際的科學研究證實,當人們在戀愛時,大腦會因為全心想著對方,自動關閉原先運作的 4 至 5 個區域,因此大家才會時常覺得,明明自己平時就不是這樣的人,怎麼好像愛著愛著就失去自我了!

而很多時候兩人爭吵的原因,也都是建構在這種盲目的情況下,當我們的眼裡只看得見自己的情緒時,無論對方說些什麼,都是徒勞無功,必須跳開框架才能解開爭執的誤會,繼續走得長遠。(本篇雖是以女生的角度撰寫,但相信不論是男女都可能受用)

1. 為什麼另一半總是對自己比較隨便?

圖片來源:《天氣好的時候,我會去找你》劇照
愛情的世界裡往往只容得下兩個人,渴望佔有對方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時候會覺得和他人相比,另一半往往特別不在乎自己。比方說早就說好的約會,常因為其他人事物被迫臨時取消;平時再累都不會拒絕朋友的請求,相反地換作是陪伴自己時,卻老是喊著很累想早點睡。

換個角度想:在親密的人面前才能做自己

在狀況發生的當下,我們往往都只看得到行為的表面,便會質疑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地位,覺得心情一點都不被重視!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想,也有可能是正因為對方把你看得重要,認為親密如你,一定能夠理解,不需要再礙於社交而隱藏內心的真正需求,所以在你面前才會如此毫無保留地做自己。(推薦閱讀:兩性觀察_我們的愛,不該有保護色

不過,難道在面對親密愛人時,態度就可以隨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發覺即使能夠體諒事情的原委,心理仍感到不舒服時,就必須好好跟對方溝通,告訴他自己的感受,並說出希望得到的處理——可以隨性但不要隨便。

2. 為什麼什麼事都要報備?

圖片來源:《我們不能是朋友》劇照
「報備」一直以來都是頗受爭議的舉動,有些人認為報備是應該的,出於關心、出於擔心;有些人則認為報備限縮了自由空間,又不是犯人,為什麼非得要即時回報在哪裡?在做什麼我覺得這些觀點,並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只是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罷了。

換個角度想:把報備轉念成分享生活

然而兩個意見相左的人,若想要談場戀愛,勢必要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除了「希望報備一派」要多多尊重「不喜歡報備一派」之外,在此有兩個小小的心理調適建議給「不喜歡報備一派」。

或許「報備」這兩個字有些言重了,會讓人覺得像條規範一樣非得照做不做,好似不這麼做就會被懲處。但如果是想成「分享」這個詞,由被動被要求要報備,轉變心態變成主動分享,也許就會好過一些。(推薦閱讀:近期的轉念小練習:擁有選擇權 / 階段性任務,先從改變看事情的角度

另外,千萬不要把對方當成是想限制自己的行蹤,想想他可能只是重視你,希望能第一時間知道你的一切,僅此而已。愛情是 1+1=2,不可能完全只遵照著某人的習慣,相互磨合,各自多退一步,在相對能夠接受的範圍下達成協議,才是能夠繼續交往的關鍵!

3. 為什麼永遠只有自己在付出?

圖片來源:《誰先愛上他的》劇照

這個想法很有趣,通常會這樣想的人,都是陷入自己的情緒之中,也就是「愛的盲點」。很多時候我們總看到自己做的事,卻忘了對方其實也同等在付出。就像上一段提到的,在愛情的經營上有很多需要彼此適應的地方,倘若雙方站在同一條直線上,都各自互不相讓,那就只能僵持在原地,唯有一進一退,才有後續商議的可能。

換個角度想:感情維繫是互相的成果

舉我自己的親身例子來說,我曾經向憲憲打抱不平,不滿為什麼每次出去玩都是我在負責規劃行程,他完全不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但幾經溝通後我才意識到,憲憲對於我安排的旅遊計畫,幾乎不說二話,總是尊重我找的景點和想去的地方,某種程度上這不也是一種付出嗎?

兩個人是相輔相成的,許多事情的結果都是在雙方互相的情況下才能達成,有時因為付出的不那麼明顯,容易導致乍看之下只看到某一方的努力,然而這並不代表可以抹煞另一方的付出。(推薦閱讀:該繼續還是分開?交往久了遇到小事的掙扎,就像婚姻生活中的日常日子


圖片來源:《三流之路》劇照
人都是自私的生物,在情緒當頭的爭吵下,自然會為自己的言行抗辯,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並沒有錯。錯的是在老是活在框架中,不接受別人的解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設想,等著他人遷就!

下回,如果遇到雙方各持己見的情況下,不妨先抽離激動的情緒,嘗試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意義,再好好說出心中的想法,別急著預設立場,拒絕溝通。

🔙